2021年12月16日上午,劳动人事学院2021级硕士人力资源管理二班党支部、团支部联合组织支部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团员前往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参观中国传统家书展。
01中国传统家书展
中国传统家书展位于博物馆三层,在志愿者的讲解引导下,支部成员参观了“尺翰之美——中国传统家书展”,为革命战争与和平建设年代家书文化中所展露的伟大建党精神深感动容,对于我们党百年来的成长历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中华传统家书展所选家书均为手写件,绝大多数是从民间征集而来,也不乏难得一见的名人手迹。其中最早的写于明代,最晚的写于2011年,是目前国内唯一的家书展览。展览按家书写作年代为序共分为九个单元,其中民国家书、五十年代家书、六七十年代家书、改革开放以来家书等单元,勾勒出中国传统家书文化与忠诚坚定的共产党员个体所展现出的为国为民、舍小家为大家的家国情怀相互交织、融合、发展的历史轨迹,非常生动地展示、弘扬了中国共产党人代代相传的“对党忠诚 不负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懈奋斗的宝贵精神。
令同志们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作为镇馆之宝的陈独秀、梁启超等致胡适的信札。这些信札反映了《新青年》同仁关于办刊方针的分歧与矛盾,从侧面展示出了陈独秀从民主主义的文化救亡转向共产主义的政治救亡的思想轨迹,发出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革命呼声。救国先救思想,讲解员通过这批信札带领支部成员们沉浸于以陈独秀为中心的近代中国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到党的诞生这段时期的澎湃往事,使得支部成员们感受到早期共产党人激流勇进、暗夜寻路的先驱精神,深刻接受了红色文化的洗礼。
02参观心得
在观摩了民国先驱与革命志士的往来信件、热血青年辞别双亲踏上抗日征途的家书、共产党员“为了人民的解放与幸福不惜战死疆场”的书信遗志后,支部的党员、积极分子都深受感动,并围绕本次参观发表了学习心得。
支部党员张艺慧表示,家书里有历史、有情愫、有怀念,这次展览的参观让自己感触颇深。有一封是在抗战中牺牲未来得及寄出的家书,纵然上面有错别字却完全不影响这其中的救国精神和对母亲深沉的思念。一篇“我不是无情的人啊!”展现出了黄海明女士内心的坚定又柔软,她忍受着对家人儿女的百般思念仍然选择坚守革命的事业,让人尊敬。家书对个人来说是思维的碰撞,情感的流动,客观来看又是珍贵的历史遗迹,是时代的注脚。
支部党员王轶表示,家书是家人及亲友之间沟通信息、表达感情的工具,也是宝贵的史料。在今日的家书博物馆参观过程中,我们打开尘封的家书,随着作者的思绪前行,不仅看到了早至明代的亲情依依,也见证了战火纷飞的年代前线战士们对祖国大家庭的守护。
积极分子李晓琳表示,家书展中民国时代的家书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抗日战争烈士周平民在给父母的信中写道:“中国前途极度危险,余事容到一定住地时再行禀报”,这种与国家共命运,不顾自身安危与利益的精神深深打动了自己;韩雅兰在家书中写道:“学习一点真实学问,去应社会求中国民族解放的方法”,不做时代的落伍者,这种“舍小家、顾大家、急国家”的精神令人尤为动容。生活在和平年代,我们也应该向前辈们学习,树立为民族谋出路、为人民谋幸福的信仰,将个人利益置于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之后,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