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第一季度中国就业季度分析会成功举办-yb体育app官网
2021年4月9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主办的2021年第一季度就业分析会在劳动人事学院347会议室成功举办。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一级巡视员尹建堃、劳动关系司副司长刘燕、失业保险司副司长蔡颖,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副司长孟灿文,智联招聘集团、阿里研究院、58同城招聘研究院、滴滴发展研究院等领导和专家,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所长、劳动人事学院教授曾湘泉,中国就业研究所研究员、劳动人事学院教授苏中兴,中国就业研究所研究员、劳动人事学院副教授耿林、副教授黄伟等研究人员以及在校博士研究生等约3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研究员、劳动人事学院副教授王非主持会议。
在主题报告阶段,耿林研究员作了题为《2021年第一季度就业形势分析——基于智联招聘网络大数据》的主题报告。报告首先对2021年第一季度的就业市场总体情况进行介绍,随后进一步就不同行业及职业、不同行政区域及不同等级城市、不同企业规模和不同企业性质的就业景气程度进行了深入分析。报告指出,2021年第一季度就业景气指数(cier指数)的季度指标由上季度的1.95下降至1.66,但比去年同期上升0.23。从cier指数的月度指标来看,2021年1月份需求同比增加2.63%,供给同比增加14.97%,1月份cier指数同比下降0.27;2月份需求同比大幅度上升24.39%,而供给同比上升12.03%,2月cier指数同比上升0.16;3月份需求同比上升22.6%,但供给同比下降12.16%,cier指数同比上升0.40。综合三个月来看,一季度cier指数同比上升,环比下降。
报告认为,2021第1季度不同行业之间的就业景气极化程度进一步上升,cier指数最高和最低行业之间的差别倍数为24.93倍,高于上季度的21.6倍和去年同期的17倍。景气指数较高的十个行业中,中介服务行业仍处于榜首,景气程度最高,其次是教育/培训/院校、专业服务/咨询、娱乐/休闲/体育、保险、物流/仓储、互联网/电子商务、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银行、外包服务等行业。景气指数较高行业的cier指数环比大都下降,但同比大都上升。本季度景气指数比较低的行业包括能源/矿产/采掘/冶炼、礼品/玩具/奢侈品、公关/媒介、采购/贸易等。景气指数较低行业的cier指数同比、环比大都下降或保持不变。从职业来看,景气指数较高职业仍为技工/操作工、教育/培训、影视/媒体/出版/印刷、烹饪/料理/食品研发等,且景气指数较高职业cier指数环比大都下降,同比则全部回升。景气指数较低的职业主要仍为公关/媒介、高级管理、采购/贸易、项目管理/项目协调等,cier指数环比全部下降,同比则大都上升。从区域和城市来看,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cier指数依次递减,一线、新一线、二线和三线等城市cier指数先递增后下降。东部地区、长三角和珠三角,以及二三线城市就业市场相对宽松,京津冀和东北地区的就业竞争仍然激烈。东部地区和二、三线城市cier指数环比下降明显。同比方面,受招聘需求人数增幅较大的影响,各类地区和城市的cier指数大都有所回升。从企业规模来看,大型企业cier指数仍相对较高,中小微型企业cier指数仍相对较低。环比来看,受求职申请人数增幅较大的影响,各类型企业cier指数均下降。与去年同期相比,受招聘需求人数增加的影响,所有类型企业cier指数均回升。从企业性质来看,一季度除民营企业外,其余性质企业cier指数均较低。受求职申请人数大幅增加的影响,本季度各类型企业cier指数环比均下降;与去年同期相比,不同性质企业cier指数变化存在差异。股份制企业、招聘需求人数增加10.36%,求职申请人数减少14.77%,cier指数上升0.18;民营企业和上市公司,招聘需求人数增幅较大,而求职申请人数小幅增加,cier指数也上升;国企、合资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招聘需求人数降幅明显,而求职申请人数降幅较小,导致cier指数下降。
利用季节分解法,剔除季节因素的影响和不规则波动,2012年二季度以来,cier指数(趋势与周期成分)出现了两次连续的下降过程,第一次为2015年二季度至四季度,第二次为2017年四季度至2020年二季度,下降过程持续了十一个季度。自2020年三季度cier指数开始企稳,至2021年一季度,就业市场景气程度已连续三个季度回升。基于计量模型的预测显示,2021年二季度的cier指数(周期成分)将略高于2021年一季度,且高于去年同期水平;cier指数(趋势成分)将略低于一季度,cier指数(季度因素)将略高于一季度。综合来看,由于季节因素和周期因素的共同作用,2021年二季度cier指数将高于一季度,同时,由于周期因素的作用,2021年二季度也将明显高于去年同期水平。
中国就业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劳动人事学院博士生刘华报告了与中国就业研究所副研究员、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系讲师毛宇飞博士合作完成的《应届生cier指数及就业形势分析》。该报告介绍了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主要按照不同行业与职业、区域与城市、企业规模与性质展开详细分析。报告指出,环比来看,随着春招进行,本季度大学生投递人数上升,企业招聘需求增幅则较小,cier指数季节性下降。同比来看,企业招聘需求增幅较大,大学生求职渠道多样化和求职时间提前,这使得本季度线上投递人数下降,cier指数高于去年同期。2021年1季度1-3月的企业招聘需求逐月递增,但同时也是大学生求职旺季,各月对应的求职投递人数也递增,且增幅大于招聘需求,cier指数逐月下降,由1月份的2.65下降至3月份的1.73。不同行业和职业方面,中介服务、教育培训/院校和保险等行业cier指数相对较高,航空/航天研究与制造、交通/运输、能源/矿产/采掘/冶炼等行业cier指数较低。本季度教育/培训职业的cier指数最高,且招聘需求回升最为明显,需求环比增长40%、同比较去年同期翻两番;硬件开发、it质量管理/测试/配置管理和高级管理等职业就业竞争仍激烈。分区域来看,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cier指数依次下降,东北地区受投递人数环比大幅减少的影响,cier指数高于其他地区。京津冀地区cier指数相对低,长三角地区招聘需求有所增加,cier指数环比、同比上升明显。一线、新一线、二线和三线城市cier指数依次递增,二线和三线城市企业招聘需求环比上升,一线、新一线城市企业招聘需求环比下降。企业规模与性质方面,大型企业的大学生cier指数相对较高,中型、小型和微型企业cier指数相对较低。大型企业的招聘需求环比和同比均上升,小微型企业的供求则环比、同比均下降。民营企业的cier指数相对较高,国企就业竞争较为激烈。与去年同期相比,民营和上市公司招聘需求人数有所上升,而合资、股份制、国企、外商独资企业的需求均有所下降。
中国就业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劳动人事学院博士生熊督闻介绍了基于58同城招聘平台数据的《2021年第一季度蓝领就业市场研究报告》情况。内容包括:蓝领就业市场的总体情况,以及不同行业、职业和地区的蓝领指数等。总体来看,本季度蓝领就业景气指数呈环比下降趋势,2021年第一季度蓝领景气指数达到3.49,远高于去年同期的1.37。主要原因是本季度招聘需求同比大幅上涨。月度数据方面,2021年1月,受到季节性因素影响,蓝领招聘需求和求职申请人数环比有所下降。2021年2-3月,蓝领招聘需求和求职申请人数环比有所上升,但求职申请人数增长较多,蓝领指数仍呈现下降趋势。本季度蓝领指数变化趋势和往年同期相似,后疫情时代企业基于预期考虑将会扩大招聘需求,因此,蓝领指数的数值仍会维持在较高水平,但季节性变化继续保持往年趋势。报告认为,从行业来看,接触经济与非接触经济受疫情影响区别较大,未来有待深入研究。
中国就业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教授黄伟报告了《国际比较视角下平台用工规制的最新发展》。报告介绍了国际劳工组织、欧盟、欧洲委员会、oecd经合组织,在数字平台用工规制方面最新举措和做法,以及美国、英国、意大利、法国、西班牙以及东亚的马来西亚在规制方面采取的立法、司法实践,最后分析了有关软法规制的内容,如政府、工会和平台公司进行互动从而推出软规制提升和保障平台用工的工作条件等。
在主题发言和自由交流阶段,与会领导和专家学者围绕2021年第一季度就业形势进行了深入交流和热烈讨论。
智联招聘集团公共关系执行总监王一新分享了智联招聘的若干调查结果,包括就业竞争指数的变化、行业薪酬水平的变化等。调查结果显示,就业竞争的趋势趋缓,且平均薪资水平有所上升,由于稳岗留工政策,今年招聘求职高峰提前到来;此外,还介绍了智联招聘对求职者的行为活动,以及企业灵活用工等方面的调查结果等。
阿里研究院研究员张程分享了从平台中小企业视角对一季度就业的观察结论。阿里研究院每季度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平台中小企业的经营情况和对国家有关政策的感知、期待。被访的中小企业普遍将人力成本上涨视为最大支出项之一和最严峻的挑战。多数企业在对2021年的招工用工规模方面持稳健和保守态度。疫情期间出台并延续至今年的社保减免政策,企业普遍有良好的感知,对企业恢复经营起到了重要的帮助作用。在支持中小企业创新方面,与专业人才有关的培训和补贴政策受到最迫切的期待。
58同城招聘研究院院长李妍针对网络平台的投递量没有明确上升现象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一方面受疫情影响,求职者的地域流动受到限制,通过网络渠道投递有所减少;另一方面,目前求职方式非常发散,而且求职时间点也比较多,因此这对未来如何更加精准刻画网络平台招聘和简历投递等形成较大挑战。在灵活用工及职业技能方面,大平台肩负着一些稳定劳动关系的责任,对于招工难的现象,需要从供需两方面加以关注和解决。
滴滴发展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金天结合滴滴平台数据,详细介绍了滴滴对于女性司机调研的结果,包括家庭背景、职业选择的原因等。通过促成平台上女性司机与女性乘客相互之间的更好选择与分配,可以从司机角度,避免职业歧视、保障驾驶安全,从乘客角度提升女性出行体验,从而达成双赢。
劳动人事学院教授苏中兴对就业所相关报告给予充分肯定,并建议:一是深入分析疫情后就业景气指数变化的深层次原因,必要时可结合其他大数据,研判基于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对就业总量和结构可能产生的影响;二是结合就业景气指数和招聘岗位薪酬数据的变化,分析劳动力供求关系与岗位薪酬水平、劳动者就业质量之间的关系,并持续关注发展趋势;三是关注平台经济在新的发展阶段出现的降低市场效率的垄断行为,并分析平台经济中的劳动关系和劳动权益的不同保护程度对就业带来的不同影响。
随后,尹建堃巡视员、刘燕副司长、蔡颖副司长、孟灿文副司长等对会上的报告与发言进行了精彩点评和深入分析。
最后,曾湘泉所长对会议进行了简要总结,并就一些热点问题谈了他自己的一些认识和想法。他认为,疫情对于整个就业市场产生的外生冲击与影响正在逐步缓和,但是结构性的矛盾不断加剧,对后疫情时代的某些现象解释,还需要继续更加深入的研究,如劳动关系情况的变化,技能需求变化对企业用工影响,应届生在工作选择的偏好变化等。此外,他就平台企业的灵活用工,结合国际劳工组织(ilo)提出的就业正规化标准,从合同签约、社保覆盖和法律保障等方面,谈了自己一些看法和认识。他认为,平台劳动者就业质量极化趋势明显,需要细化研究对象,拓宽研究范围。应高度重视ai对企业人工成本和未来劳动需求的影响等。他建议,“十四五”时期政府应高度关注职业分类、职位空缺调查与劳动力需求研究,以及就业质量调查等方面的基础性工作。最后,他衷心感谢社会各界对于中国就业研究所研究工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期望未来与大家继续加强深度合作,为中国就业市场动态监测和科学决策做出更多贡献!
(文图:张晨、王馨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