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人事学院40周年院庆——学术午间会系列活动第四场成功举办-yb体育app官网
2023年6月20日(星期二)中午12:00至1:15,劳动人事学院40周年院庆——学术午间会系列活动第四场在求是楼343会议室成功举办。劳动关系系汪建华副教授以“中国灵活用工的发展—基于政治经济学视野的分析”为题进行了分享。本次活动由人力资源管理系毛凯贤助理教授主持,劳动人事学院徐世勇教授、罗楚亮教授、魏昕教授、张皓副教授、陈力凡讲师、陈雯讲师、冯雯讲师、王雪凝讲师,首经贸劳动经济学院的詹婧副教授、雷晓天副教授等参与了此次活动。
汪建华副教授提出,当前学界对灵活用工议题的考察多停留在经验描述上,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视野提供了一个潜在的分析框架。汪建华老师首先对与灵活用工相关的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并指出已有研究文献大多侧重于对灵活用工不同侧面的描述,相关分析视角可能还需要回到更核心、更具总体性的理论视角。由此,汪老师提出了理论分析的起点,即马克思论资本循环的三阶段及其潜在假设,而这些预设在弹性积累体制下都面临着较大挑战。汪老师进一步分析了弹性积累体制的形成动力,并指出其在组织生产的核心逻辑方面与马克思笔下工业化大生产时代的根本差异。在马克思关于资本循环三阶段的讨论中,两个流通阶段服务于生产阶段,但几乎不对生产产生影响。而在弹性积累体制下,流通(w'—g')塑造了生产,将多变的消费端传导到生产端,从而塑造了企业多样、灵活的用工形式。弹性积累体制对劳动力高度灵活供给的要求和劳动法规对资本自由买卖劳动力的限制,又进一步导致第一个流通环节中劳动力购买职能(g—a)交由专门的“第三方”履行,由此导致用工关系和劳动力市场秩序的复杂化。当前学界对不稳定工人处境、灵活用工发展状况、劳动力市场秩序等相关议题的讨论,都可以在流通与生产关系的变化中找到答案。
随后,现场嘉宾与汪老师进行了热烈的探讨。与会教师围绕灵活用工平台的风险承担、与监管的关系、不同用工形式的逻辑关系、中国灵活用工现象的特殊性、对弹性生产网络与平台生产进行分类的依据、平台用工双重管理模式等问题与汪老师进行了精彩的交流。
本次午间会是学院今年第一场跨学科、跨专业的学术午间会,是以各系专业教师为主体、以共同关心的研究话题构建的交流平台,展示了各学科独特新颖的学科视角,从不同学科视角加深了对灵活用工问题的认识和理解,积极发挥了学院的交叉学科优势,能够碰撞出创新的学术观点,为更好创建良好的学术交流氛围、促进学院的学科发展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