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视野下的挑战与社会保障国际研讨会”在京召开-yb体育app官网

“全球视野下的挑战与社会保障国际研讨会”在京召开 发布时间:2024.09.13

2024年9月10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社会保障评论》编辑部承办,中国社会保障学会提供学术支持的“全球视野下的挑战与社会保障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国二招宾馆召开。来自德国、法国、比利时及国际劳工组织、德国艾伯特基金会等的专家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北大学、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等高校与研究机构的60多位代表汇聚一堂,围绕全球视野下的挑战和社会保障应对展开了深入研讨。

研讨会现场

研讨会由中国社会保障学会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副主任鲁全教授,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学部主任、周弘学部委员和德国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基金会驻华首席代表赛巧先后主持。

郑新业致辞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郑新业教授代表学校对出席研讨会的国外嘉宾和国内学者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中国与欧洲虽然相隔遥远,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政治制度不同、社会结构不同、文化传统不同,但各国国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向往是相同的,对高质量社会保障制度的需求是相同的。因此,开展这样的社会保障国际学术交流非常有必要。他强调,在新的全球格局下,各国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出生率下降、数字化、智能化等多重挑战,从而需要携手合作、积极应对。他表示,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一定会增进中外社会保障学者对彼此的了解和认识,尤其是增进国外学者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保障领域进一步深化改革的了解。

郑功成作主旨报告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做了题为“全球性的挑战与社会保障制度变革”的主旨报告。他指出,当今世界已经处在百年大变局的关键时期,这种变局不只是政治经济板块的重构,更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深刻影响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呈现出一些全球性现象,这些现象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具体而言,一是以数字技术进步并广泛应用为表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重塑了当今世界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与社会治理方式,也正在改变财富创造与财富积累格局,社会保障制度如果不能做出适应性调整,其再分配功能将会减损,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将加剧社会分化与社会不平等。二是各种新业态的兴起改变了传统的劳动就业格局,灵活就业群体的日益壮大,对建立在正规或标准劳动关系基础之上的现行社会保障制度提出了重大挑战。三是人口老龄化与少子化在全球处于加速中,越来越多的国家面临人口结构的深刻变化,对社会保障制度进行结构性调整的需求日益显性化。四是全球化的气候变化对各国经济社会与民生发展的影响日益加大,同样需要社会保障制度做出相应的调整。五是其他相关因素也处在加剧变化之中。如人们的价值观更加多元化,区域失衡与贫富差距依然严重,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以及由此导致的国内发展不确定性在增高,这些因素的变化也对社会保障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他认为,面对这些全球性的挑战,社会保障制度必须做到守正创新。守正不创新,将陷入僵化状态,不仅无法应对上述全球性的挑战,而且难以维持现有制度的持续发展;创新不守正,容易迷失方向,甚至误入歧途,导致社会保障制度异化,结果必然适得其反;这两种现象及其教训在现实中均很深刻。他强调,一个高质量的社会保障制度至少要具备四个要素:一是符合公平正义原则,各项制度安排均有助于缩小社会成员的收入与消费差距,提升社会平等度;二是真正做到共建共享、互助共济;三是运行在法治轨道上,能够以依法确立的成熟制度安排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清晰、稳定、安全的预期;四是通过优化制度而可以不断满足社会成员不断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着眼中国,尽管我们在短期内已经创造了老年人普享养老金、全民医保的奇迹,但客观而论,这一制度总体上还存在着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健全,多种社保制度还存在着一些制度性缺陷或缺失,这种局面离中国式现代化和走向共同富裕的要求还有不小差距。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变革也需要以守正创新为基本原则,充分体现出上述四要素,借鉴国际经验教训,同时结合自己的国情,走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发展新路来。

贝克尔作报告

德国马普社会法和社会政策研究所所长贝克尔教授在报告中指出,社会保障制度在全球范围内面临新挑战,包括数字技术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人口结构变化、移民融入和气候变化风险等。对此,各国学者互学互鉴、共商因应举措意义重大。他以德国为例,指出德国正推进医疗保障数字化,如电子病历,同时审慎平衡数据安全与使用便利性;面对人口老龄化现状,养老金收缴世代平衡引发关注,长期护理保险的作用发挥日益显著;对于气候变化,探讨非保险手段的社会补偿机制成为新课题。他还指出,社会保障系统的高效运行,不仅要求制度本身的精细设计、相关主体各司其职,还需深刻把握并融入本国特色,确保社会保障制度能够有效满足社会需求,促进社会公正与和谐发展。

凯斯勒作报告

法国巴黎第一大学教授凯斯勒作了题为“全球视角下社会保障面临的挑战——法国经验的思考”的报告。他指出,法国社会出现了一系列新现象,这对社会保障制度带来了挑战。首先,数字化发展催生出一部分通过平台提供服务的“平台工作者”,不同于标准雇佣关系中完善社会保障的供给,平台工作模式没有传统雇主,“平台工作者”不稳定且缺乏保护。对此有三种yb体育app官网的解决方案:一是不采取措施,让人们在艰苦条件下维持个体经营;二是重新定性,把平台视为雇主提起诉讼;三是创建特别身份,将平台保护与员工保护结合,这三类方案各有优劣。其次,移民的存在致使法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并不严重,但仍需重视对依赖型老人的照料。他表示,由家庭照顾老人的传统方案因家庭结构的改变存在失灵风险。最后,法国在个人津贴核算、社会救助和养老金改革等方面也面临诸多挑战和质疑,社会保障问题复杂,未来改革筹备工作仍为艰巨。

第二阶段研讨会由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学部主任、学部委员周弘主持。

周弘主持第二阶段会议

文安儒作报告

国际劳工组织社会保障项目官员文安儒作了题为“充分发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潜力实现中国共同富裕”的报告。他指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在保障老年人收入、维护社会稳定及推动经济增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当前仍然存在保障水平不高、地区间待遇差距大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制度进行深入改革,可以考虑利用税收福利微观模拟模型来分析政策调整所带来的影响,预测改革可能带来的结果,并据此做出最终决策。同时,关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对私人消费和家庭储蓄的影响,确保该制度与其他社会政策之间实现有效协同,在此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化科技手段提高管理效率与服务水平,从而构建一个更加公平、可持续的养老保险体系。

贺丹作报告

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贺丹研究员作了题为“世界人口发展态势及中国高龄少子化应对——构建积极生育保障制度”的报告。她指出,现阶段世界范围内的人口形势呈现出低增长、老龄化和低生育等特征。基于第二次人口转变理论,观念的变化、数字化时代技术应用都会导致生育率的下降。她认为,从东亚国家人口发展经验来看,保持适度的生育水平、积极应对老龄化是今后一段时期中国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她提出,积极的生育保障是落实就业优先国家战略、稳定劳动参与率的积极劳动力市场政策,也是生产要素和主动的公共投资,还是对家庭生育价值的正向外部性的补偿,更是对家庭生命全周期的主动支持和保障。因此,应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生育保障基本制度、婚育服务支撑体系来完善中国特色生育保障体系。

席恒作报告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西北大学教授席恒作了题为“中国的社会保障与共同富裕”的报告。他认为,共同富裕是人类共同的朴素理想,体现了人类对共同富裕的期盼,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他指出,社会保障是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制度安排,它能够促进社会成员收入增加、调节社会成员收入差距和赋能社会成员能力建设。他进而从养老保障、医疗保障、社会救助、公共服务、慈善事业等社会保障基本项目提出了促进共同富裕的实施路径。

研讨会第三阶段由德国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基金会驻华首席代表赛巧主持。

赛巧主持第三阶段会议

比雅·坎蒂隆作报告

比利时安特卫普大学社会学系荣誉教授、国际社会保障研究基金会(fiss)秘书长比雅·坎蒂隆作了题为“全球变化、贫困和社会保护——欧洲视野”的报告。她指出,当今全球面临数字化、气候变化、人口老龄化等共同挑战,这些挑战又都与贫困有着密切联系。相较于不确定数字化会如何影响劳动力市场,很明显低收入群体会是各种挑战中首当其冲的受害者,例如老年群体更易发生贫困问题、低收入家庭在气候变化中无力承担高税负和昂贵燃料等。她表示,减贫是当前欧洲社会政策的一个优先项,而包含更多预防性社会政策的“社会保护”或许是比“社会保障”更合适的词语,社会保护是社会政策的核心。

迈克尔·施密特作报告

德国联邦劳动和社会事务部高级公务员、前中央员工委员会主席迈克尔·施密特作了题为“平台经济对社会保障的挑战”的报告。他指出,平台经济带来了很多机遇,对于平台工作者,他们可以通过平台经济获得更多的工作机会和更高的工作灵活性;对于企业,平台经济可以挖掘新的客户群体,而且雇佣自由职业者往往比全职工作者成本更低。但是,平台经济也存在一定的负面效应,企业和平台工作者通常处在不平等的地位,平台劳动者至少大多数都来自弱势群体。他表示,必须承认的是,在过去几年中,多元化的工作已经成为常态,因此要着手去解决平台经济下劳动者的社会保障,包括修订《劳动法》,为自雇服务提供者、平台经济等灵活就业者提供与正规就业者对等的法律地位,实现同薪同酬等。

青连斌作报告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养老服务分会会长青连斌作了题为“人口老龄化对社会保障带来的挑战”的报告。他指出,人口老龄化并非洪水猛兽,而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表明国民健康水平提升,这既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所追求的目标,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但是,人口老龄化确实会对社会保障中的养老保险、养老服务、医疗保障和长期护理保险带来严峻挑战,我们一方面应要正视这些挑战,但也不应误判、夸大人口老龄化对社会保障带来的挑战,否则会犯战略性失误。他表示,虽然中国有近3亿老年人,但发展养老服务要优先满足的是失能半失能老人、高龄老人、空巢老人以及及其特殊困难老年人等“刚需”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发展养老服务,要优先满足的是“刚需”老人的有效需求,而“刚需”老年人只占我国老年人口的一小部分。

陈斌作报告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青年委员会秘书长、华中科技大学副教授陈斌作了题为“全球视野下的数字化转型与社会保障制度变革”的报告。他指出,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全球主要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正在改变传统的劳动用工模式以及财富创造与分配格局,并正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他表示,数字化转型带来的就业灵活性对不同福利体制的影响存在差异,各国根据本国的福利制度采取了不同的“缓和”措施。他表示,面对数字化转型,现行社会保障制度需要采取改革个人账户、扩大制度覆盖范围、提高统筹层次、以及改革户籍制度等措施,并从共性与个性风险的角度系统性地重构现行社会保障制度,提升社会保障经办管理效率,并利用数字技术实现管理模式的创新。

华颖作报告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华颖作了题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社会保险:事实与观点”的报告。她指出,数字化转型、平台经济带来的新就业形态为社会保险的发展带来诸多挑战,国外基于这些挑战对社会保险的改革可分为四类:1、将平台劳动者划归为雇员,为其提供社会保险;2、将平台劳动者划归为介于雇员和自雇者之间的中间类别,为其提供部分劳动保护和社保覆盖;3、将平台劳动者划归于基于事实的中间类别,使其获得特定权益;4、基于平台劳动者的灵活性和自治程度,将其划归为自雇者。她认为,中国的新就业形态存在诸多不同于国外的典型事实,应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社会保险,承认劳动者只要参与劳动就有权获得相关风险保障,社会保险应当与标准劳动关系适度“脱钩”,优先解决工伤保险覆盖缺失的问题,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等技术手段,寻求国家、企业、劳动者、消费者的合理责任分担、共建共享,优化中国新就业形态下的社会保险筹资机制。

鲁全作报告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社会保障学会秘书长鲁全作了题为“中国社会保险制度发展总体评估-以《社会保险法》实施情况调研为基础”的报告。基于社会保险法执法检查的第三方评估资料,他认为,社会保险法促进了社会保险制度的发展,使得中国社会保险制度取得显著进展,其进展包括指明了社会保险制度的发展方向、提升了社会保险制度覆盖率、扩大了保险基金规模、加大了政府财政支出比重、提升了保险待遇水平,以及促进了社会保险经办服务快速发展等。同时他指出,社会保险法仍然存在部分问题,在指导社会保险制度发展实践方面存在困难,甚至在某些方面成为制度改革的阻力。比如社会保险法规定的有关个人账户的制度模式阻碍了社会保险制度健康发展;社会保险法已经不能适应实践中以新业态就业为特征的新经济发展模式;未对社会保险制度的关键参数做明确规定;法律条款未能及时更新以及未能有效指导社保纠纷的司法实践等。

李玲作报告

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李玲作了题为“中国式老年人健康保障”的报告。她指出,制度决定命运,我国医疗费用每年都在以两倍于gdp的速度增长,位居全球之首,医保资金和财政投入并没有抵消整个医疗费用的上升,所以看病才会越来越贵。她认为,要构建高质量、低成本、高效率、可持续的中国式健康保障模式,具体而言:一要创新制度,探索符合中国国情和百姓需求的健康保障模式;二要利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打造智慧健康;三要发挥中医药和天人合一的中国文化优势;四要建立从母婴保健到临终关怀的全民终身健康保障机制,既可以应对健康服务和人口老龄化的危机,还可以为政府减轻财政负担,节省财政支出。

在自由发言与讨论环节,与会学者就灵活就业、工伤保险、劳动者社保缴费负担、人口老龄化、政党与福利政策、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转型、老年人长期护理、社会力量参与社会保障等议题展开讨论,进行了热烈而深刻的思维碰撞。大家一致认为,当今世界已经处于深刻变化之中,影响社会保障制度的相关因素在变化,社会保障对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也在变化,全球性的挑战是客观存在且持续演化的,社会保障制度需要做出适应性调整,这需要加强国际社会保障学术交流,为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找到合理的路径。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在会议总结中指出,这次研讨会的主题是全球视野下的挑战和社会保障的应对,参会的中外学者聚焦数字化、老龄化、少子化、平台就业等多个方面展开了深入而充分的学术讨论,既有相当多的共识,也存在认识上的分歧,但无论是共识还是分歧,都能够带给与会者启发,这恰恰是国际学术交流的价值所在。对于本次讨论会较多提及的数字化,他指出,互联网已经改变了世界,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对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的影响要超越历史上的任何一次工业革命,其关键在于改变了财富创造、积累与分配的格局,如果社会保障制度不能做出适应性调整,新的不平等与新的弱势群体将会出现。事实证明,市场能够创造经济效率但不能解决社会公平问题,技术可以助力发展但同样不能解决社会公平问题,要想促进公平正义与社会平等,还必须依靠不断优化、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

网站地图